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昌

人工智能行动峰会闭幕 全球发展共识仍难达成

当地时间2月11日,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首都巴黎闭幕,包括法国、中国、印度、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

《声明》表示,本次峰会凸显了加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性。各方确认了一些主要优先事项,包括促进人工智能的可及性以减少数字鸿沟,确保人工智能开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可靠且值得信赖,鼓励有利于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部署,加强国际协调治理等。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闭幕词中表示:“我们希望整个地球都能公平、开放地享受这些创新。”他认为,人工智能领域“需要全球范围的规则”来建立公众信任,并呼吁加强“国际治理”。

在本次峰会期间,法国和欧盟先后宣布了高额的人工智能投资计划。

马克龙在峰会前宣布,未来几年内法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将达1090亿欧元。法国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巩固其在欧洲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目前法国已吸引了多家领先人工智能公司的实验室落户巴黎,其中包括谷歌、Meta 和OpenAI。

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在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宣布“投资人工智能”倡议,旨在调动2000亿欧元投资,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和英国未签署前述声明。

据了解,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本次峰会上曾发表公开演讲。他表示,“过度监管”可能会削弱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以此谴责欧洲为遏制人工智能风险所做的努力。他同时指出,完整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不仅依赖芯片,还需要强大的算法和应用,而这些要素都必须在美国本土形成,以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这样的决策意味着美国未来将加大科技投资,进一步巩固本土产业链。

英国方面则称只会签署符合英国利益的协议。今年1月,英国政府曾发布《人工智能机遇行动计划》,希望在5年内扩张AI算力,到2030年英国主权AI算力将增加20倍,这些算力将主要用于学术界和公共服务领域的AI应用。

从本次峰会的结果看,在如何规划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以及如何监管等方面,全球主要国家仍然难以达成共识。如美国主张采取放任不管的政策来推动创新,而欧洲则通过严格的监管来加强控制,以确保安全和问责制。与此同时,中国提倡开源人工智能,认为开放性将确保全球人工智能的利益。

由于人工智能产业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各国奉行自身优先的策略无可厚非。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产业的重要性,一个能够广泛满足各国利益,同时对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乃至全人类发展的人工智能发展共识才更加值得各国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