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网友在社交平台刷到过花费十几元、几十元、甚至6元可以抽到苹果手机的信息,澎湃新闻留意到,微博上此类信息的评论达数万条、多则达20多万条。信息发布者通过评论精选,显示那些“已抽中”“感谢发货”的“好评”,营造出抽奖真实,很容易中苹果手机的假象。

而刻意被“隐藏”的抽奖“规则”显示,“5000元购机金”大奖中奖概率只有0.000012%,苹果手机的中奖概率只有0.0012%,且奖品并不包含苹果在售的新款手机。此外,“规则”虽如此,真正的中奖概率消费者根本无从监督。

当网友动心时,点击抽奖链接,便可能一步一步掉入圈套,最终其实只是抽中一个盲盒购买机会。而在被诱导花费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购买盲盒后,开出来的却是一些低价商品。

这种屡被投诉的涉嫌欺诈行为,一直未被杜绝。

虚假水军评论误导消费者

2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浏览微博时,刷到@七七的欧气日常 发布的微博。微博称“我去,真发了啊?”,后面附着“iphone16 Pro max 抽取地址”链接。

@七七的欧气日常 发布的微博。

微博配图是一张“订单详情”的截图:价值9999元的iphone16 Pro max手机正处于“商家发货”阶段,订单“实付款6元”。

这条微博被转发2万次,评论22万条、点赞77万。

不过,该条微博下只显示精选评论,如“活动真实有效,抽不动你们来找我”“是的,发货了”“抽到了”“居然抽到了,等发货”等评论,让人误以为很容易中奖苹果手机。

该微博实际发布于2022年12月10日,为何现在还持续被推送给网友?记者注意到,该条微博发布日期前有“热推”两字。

点击“热推”两字,会跳转至“微博广告中心”页面,上面介绍了粉丝头条、超级粉丝通和WAX等广告产品,称能通过智能算法和精准定向,帮助广告主实现高效推广。

记者多次点击前述抽奖链接,发现每次抽奖页面大同小异。相同的是,页面左上角都有字体很小、极易被网友忽略的“规则”二字,里面详列了所有奖品的中奖概率。

如5000元购机金,中奖概率0.000012%;华为5G手机、任天堂游戏机、精美拍立得、美的泡脚桶等,中奖概率0.00012%、苹果手机(包括苹果11,12,13,14系列)中奖概率0.0012%等。

规则显示,奖品中并未包含iphone16 Pro max 手机。且所谓奖品“苹果11,12,13,14系列”未注明规格。此外,华为5G手机、任天堂游戏机等奖品,连奖品的哪一款、规格都没有交代。

与刻意被“隐藏”的中奖概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抽奖页面顶部,赫然大字写着“抽iphone16 Pro max”,底部却持续滚动着“收到的是正品”“抽到了想要的白色”“收到啦谢谢”“收到了,真的是iphone16 Pro max”等评论。

宣称中“大奖”,最终只是中一个盲盒购买机会

抽奖首页,顶部赫然大字写着“抽iphone16 Pro max”,字下面是三个空方格。点击抽奖,抽奖框内奖品会滚动三次,并将每次滚动结果填进空方格。多数情况下,三次都是苹果手机。当你以为中奖了苹果手机,弹出来的却是“快抽苹果手机”砸金蛋页面。

记者发现,较大的概率,是砸出来“恭喜获得200元话费券”。点击“立即领取”,却进入转轮盘抽奖,奖品包括30元、50元、100元、200元话费券。再次抽奖,超级弹幕显示“恭喜你中200元话费券”。接下来,填写手机号,点击立即充值,弹出来的页面,却是需支付99元,才能获得200元话费券。

不注意的网友,可能会直接充值,觉得这个优惠也不错。然而,将支付页面下拉,会发现《话费优惠券礼包说明》,其中称话费券需按月手动领取,并不会直接充值到账,且若一个月内未领取则视为主动放弃资格,后续不做补发。

还有一个较大的概率,是砸出苹果手机、华为手机大奖。若砸出“华为Mate 60手机”,会弹出“您的运气太棒了”页面,页面正中是华为Mate 60手机图片。手机图片顶部,是巨大的字“华为Mate 60手机”,而在右上角,有不起眼的“抽奖资格”四个字。手机图片底部,大字“188元”前面,则有不起眼的“开盒价”三个字。接着,系统弹出商品购买界面,正中是一个巨大的华为Mate 60手机图片,然而该图片四周,却有一些画得比较小的低价值商品,如牙刷、手表、耳机等图片。商品名称为“【盲盒福利购】HUAWEI Mate 60 12GB+512GB”。

如果不仔细,根本看不到手机名字右上角的“抽奖资格”和188元前的“开盒价”,会认为自己已经中了苹果手机大奖。

记者支付188元后,页面显示获得“星辰韩风手表”,并非华为手机。记者联系客服询问“星辰韩风手表”价值,客服称“没有相关答案”。该盲盒由安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其用户协议中明确表示“盲盒一经开启,暂不支持退款”,且“因盲盒类产品具有随机性,一经开启非重大质量问题,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货换货”。此外,如果购买盲盒不超过三个,还需支付15元运费。记者收到货后,查询同款手表价格在购物平台仅为46.6元。

购买页面,实际是盲盒,却故意突出苹果手机照片,商品名字也故意突出苹果手机。

2月24日,记者以消费者名义拨打客服电话要求退款,客服称:“盲盒奖品本身有大有小,所以这个一般不支持退货退款。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以后享有 7 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但是盲盒作为一个特殊的商品通常不适用这一规定,因为盲盒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随机性和刺激感,一旦开盒,商品的价值已经实现,所以无法退款。”记者质疑存在诱导、欺诈,客服表示否认,并称:“所有的广告页面是需要通过消费法、广告法审核过才能投放广告的。”其强调,在互联网平台投广告,只有平台确认没问题后,才会给投放,“这所有的东西它都是合法合规的好不好。”

不过,最终,客服称跟公司领导申请后,可以退货退款。

抽奖套路此前已被曝光,平台依然未封禁

公开报道显示,前述抽奖涉嫌欺骗,并不新鲜。

据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发布文章,类似的欺诈账号超过50个,包括“七七的欧气日常”“小乖的欧皇日常”“锦鲤少女马冬梅”等,关联APP平台达30余款。自2022年起,这些账号通过发布“低价抽iPhone”等诱人广告,诱导用户支付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费用,实则骗取钱财或发放低价商品。在发现问题后,部分消费者追回款项,但仍有大量消费者未能获得退款。此外,尽管受害者投诉不断,但相关诈骗行为至今仍在持续,且前述账号至今仍在发布类似内容,并被平台热推。

数年前就有律师指出,互联网盲盒平台雇佣营销号、水军协助刷好评,混淆视听,意图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涉及“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同样构成虚假宣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商家进行虚假宣传行为,不仅需要承担行政处罚的后果,还要对消费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对相关账号已被多次投诉、媒体曝光,相关平台依然未封禁这些账号。胡钢律师指出,根据《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平台经营者有保障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的管理义务,其中“安全”是广义上的安全,包括传播的网络信息内容的合法性。他强调,当平台内的账号出现多次违法违规的情况,平台应该主动对这些账号进行处理。包括进行警示、公开提示、适当封禁(例如停止商业变现机会)等措施。“这是平台的法定责任,如果平台经营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严重的话承担刑事责任。”此外,受害者也可以要求平台按照用户协议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平台内违规账号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构成虚假广告罪或合同诈骗罪等,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