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2月17日,携程集团在高管层面进行了一场备受关注的“大换血”。
任命公告显示,陈刚出任集团首席产品官,将牵头集团AI相关产品的战略制订;谭煜东出任集团首席科学家,负责集团及相关子公司的技术和并购战略;张勇出任机票事业群CEO;冯雁出任大交通业务CEO,统筹管理机票事业群、火车票事业群及金融事业部,机票事业群CEO张勇、火车票事业群CEO张旭向冯雁汇报;宋涛出任商旅事业部CEO,并兼任事业部CTO;冯雁、谭煜东、宋涛向熊星汇报。以上任命即日起生效。
整体来看,携程此次人事变动主要是围绕AI技术和交通票务、商旅两大业务板块。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任命的陈刚毕业于浙大计算机系,此前曾是一位连续创业者。2011年3月,陈刚曾参与创建铁友网(原久久票务网),随后该公司被携程收购。陈刚加入携程后,先后在携程、去哪儿网担任公司重要业务的核心角色,不仅一手创建携程地面交通业务群,先后担任携程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地上交通事业部CEO、携程创新工厂CEO等多个职位。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陈刚不仅具有较强的技术背景,还拥有多次从0到1的创业经历,在携程集团曾多次委以重。此次委派陈刚牵头集团AI相关产品的战略制订,足见携程对AI技术的重视程度。
据携程此前任命信显示,谭煜东也具备较深的技术背景,其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获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在加入携程之前,其曾在硅谷科技行业工作近十年,先后任职于英特尔、英伟达、微软等多家公司从事研发工作。
2014年4月,谭煜东加入携程,任技术总监,2016年初开始任机票事业部CTO,2017年晋升集团副总裁。其曾带领机票研发产品团队,打造了携程国内、国际机票搜索引擎,还在携程全球化的进程中推动了与TravelFusion、Skyscanner等海外子公司的技术合作。2021年被任命为机票事业部CEO。
业务层面上,携程主要分为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和其他业务(主要包括网络广告及金融服务等)。此次人事调整重点调整了交通票务和商旅板块的相关负责人,这两大业务板块均是规模大且具备较大潜力。近年来,携程更是一直十分重视商旅板块,在技术上不断加大对该业务的研发投入。携程数据显示, 携程商旅在客户侧、商旅内部和行业赋能三个方面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去年产研费用投入增长超260%。
携程对上述两大板块负责人的调整或意味着其希望通过调整负责人,引入新的竞争策略和管理思路,提升板块的竞争力、实现业绩增长。
其中交通票务方面,张勇被新任命担任机票事业群的首席执行官,直接负责机票业务的整体运营。据此前携程任命信息显示,张勇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2012年加入携程,同时带领机票公共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平台工具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2019年底转岗至商旅事业部,分管技术、服务、结算、供应链业务等团队,曾担任商旅事业部CEO等职位。
另外,冯雁将出任大交通业务CEO,统筹管理机票事业群、火车票事业群及金融事业部。公开资料显示,冯雁具备较强的金融背景,此前曾就职于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任高级审计师。2004年进入携程旅行网,历任财务部高级总监,财务副总裁,财务高级副总裁,现任携程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携程金融CEO。
商旅板块方面,此次宋涛被任命为商旅事业部的首席执行官,同时兼任CTO。据携程商旅微信公众号显示,宋涛此前曾历任微软、亚马逊技术管理高层,于2017年加入携程机票业务,2020年起任职携程商旅,并曾担任携程商旅CTO多年。另外其同样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在Windows内核、AI搜索算法和云计算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携程除了围绕AI技术直接任命了陈刚、谭煜东外,在交通票务和商旅板块的人士任命上也大部分选择了具有技术背景的负责人。
而这并非偶然。今年年初,携程在举办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就曾强调并介绍了AI技术贯穿旅游平台3.0模式,其中便提及“今年携程旅游将AI技术贯穿在平台的方方面面”,而上述任命无疑是对上述理念的印证和贯彻。
实际上,携程近年来在AI等技术方面高度重视且积极布局。早在2017年,携程就引入了亚马逊云科技,这为此后的AI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
从携程整体战略布局来看,2019年10月,携程在其20周年庆典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宣布了“G2战略”,即高品质(Great Quality)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
会上,携程集团创始人梁建章表示,“加之未来G2战略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在三年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旅游企业,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企业,十年成为无可争议的最具价值和最受尊敬的在线旅游企业。”
不过,众所周知,新冠疫情为全球旅游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同样也打乱了携程的战略计划。不过疫情后,自2023年以来, 携程发展强劲,全力夺回疫情期间错失的发展时机 。
技术业态上,自2023年开始,携程更是加速在AI上的布局。2023年全年携程推出多项AI技术相关举措,2月宣布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探索“AI+旅行”场景;3月推出实时聊天机器人TripGen,4月与亚马逊云科技联合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同年7月,携程更是发布垂直大模型“携程问道”,这也是旅游行业首个大模型产品。
去年,携程大力加码AI领域。6月,携程商旅成立了AI专项小组,搭建“商旅智库”;8月,携程首次应用AI Agent形象与投资人交流。
携程为何频频加码对AI技术的布局,一方面,对AI技术的投入应用成为当前旅游企业实现业绩突破的重要措施之一。
北京执恵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刘照慧告诉界面新闻,《麦肯锡2024科技趋势展望》报告中表明,在数字化科技层面的应用上,企业的科技投入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项目年度收益平均增长2.3%。AI这一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效果是否符合这一规律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验证,不过其基本上的回报比例应该相差不大。
目前旅游行业对AI技术的布局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一位在线旅游行业专家向界面新闻介绍,“国内OTA行业一直在探索AI的应用,关注的焦点一是效率提升,二是服务创新和用户体验。前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智能客服,以及平台搜索功能的智能化升级,后端则是在产品开发、内容产出等方面借助AI工具的效能提升。”
携程在2025携程旅游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展示的AI技术在其业务中的应用成果也有所印证:携程借助AI帮助录入商品信息,平均可降低10%左右的行程录入时长;借助AI辅助内容生产,平均生产时间可从8.5分钟缩短至15秒,合格率能达到98.9%以上;借助AI自助生成和美化营销广告,平均生产时长可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借助AI为用户咨询,自助解决率可达到60%以上。
另一方面,刘照慧认为,如今AI已经成为了未来的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在AI的大潮之下,携程走出这样的战略是顺势而为,也是必须要走出一步战略。“携程此举也代表着旅游行业的一个未来方向,AI正在成为旅游行业未来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其所带来产业变革已经不可逆的行业趋势了,拥抱AI只有早晚之分、投入的深浅之分,在这其中,携程则起到了引领作用。”
对于未来规划,携程集团CEO孙洁表示,在新的一年,将继续推动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加强集团内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动,从而进一步推进集团的G2战略并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
从行业来看,AI等技术正在成为旅游行业各玩家抢占的新风口。除了携程,马蜂窝近日也宣布接入近期大火的DeepSeek大模型。据悉,马蜂窝以其自研的AI智能应用正式接入DeepSeek大模型,成为旅游行业内首家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应用。
据悉,首阶段马蜂窝将优先应用于已上线发布的“AI游贵州”“AI游黔西南”“AI游西江”省市景区三级AI应用生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贵州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而另一边,总部位于青岛的尚美数智酒店集团也宣布将DeepSeek大模型率先接入集团虚拟数字人“尚小美”,以“尚小美”身份与用户进行交互;并将其应用在硬件、软件甚至酒店数智化管理方面。
聚焦国际市场方面,近日,旅游体验平台「Klook」完成1亿美元(约合7.2亿人民币)新一轮融资,其也提及了对AI技术的重视。其表示此轮融资将用于下一阶段的增长与创新,而这其中包括通过深化AI技术的运用提升客户体验、商家运营效能及内部生产效率等。
在刘照慧看来,在各玩家中,目前携程在AI应用方面起步早、意识强,尤其是在客户服务中较早引入智能客服。随着大模型等技术快速发展,目前来看携程未来还会持续对AI布局。与此同时,虽然马蜂窝、美团等OTA平台也纷纷发力AI,不过在模型选择、投入力度和业务应用环节上均各有不同。对比来看,携程或将凭借起步早、拥有庞大用户群体、20多年积累的旅游行程线路数据、语料库以及丰富产品等,具备先发优势。
不过刘照慧也指出,当前大模型蓬勃发展,各家在AI领域的竞争优势难有定论,未来需持续观察持续投入力度与应用效果。另外行业存在变数,像Klook获1亿美元融资欲发力AI布局,不过供应链优势逊于携程,目前聚焦区域市场,至于未来是否有新平台借AI在文旅业崛起仍未可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