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快报正在陆续披露,除了经营指标明显改善外,资产质量也呈现向好态势。

截至证券时报记者发稿时,已发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有16家,多数实现净利润正增长。数据显示,在备受关注的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上,两大特点值得关注:一是不良贷款率维持稳健向好,暂无银行不良率明显反弹;二是多数银行拨备覆盖率同比下降,但拨备覆盖仍较为充足,多家银行该指标维持300%以上。

1 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截至发稿,上述16家银行中,有15家披露了衡量资产质量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项指标。统计数据显示,有9家银行实现不良率同比下降,6家持平。

从指标降幅来看,浦发银行(600000)、齐鲁银行、南京银行(601009)的不良贷款率较2023年末下降幅度明显,分别同比下降0.12、0.07和0.07个百分点,分别为1.36%、1.19%和0.83%。

此外,青岛银行(002948)、中信银行(601998)、成都银行(601838)、厦门银行、苏州银行(002966)和苏农银行(603323)的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相较于2023年末均有所降低;招商银行(600036)等6家的不良贷款率则与上年末持平。从指标数值来看,成都银行、厦门银行、宁波银行(002142)和杭州银行(600926)的不良率均低于0.8%,在资产质量方面优势显著。整体而言,共有9家银行的不良率低于1%,反映出这些银行稳健优异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上市银行的拨备计提力度加大,导致多数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2023年末有明显下滑。

据记者梳理,15家披露拨备覆盖率的银行中,有10家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多数在20%以上。例如,宁波银行、江苏银行(600919)、苏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较上年末减少30%以上。

不过,杭州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招商银行等11家机构的拨备覆盖率均超过300%,甚至维持在400%以上的水平,大幅超出银行业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浦发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中信银行在维持不良率水平下降的同时,还实现了拨备覆盖率水平的提升。

中泰证券研究所戴志锋团队近日分析,已披露业绩快报的银行,资产质量普遍稳健,不良率基本平稳,多数银行延续小幅改善态势;多数银行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有所下降,拨备继续释放。

民生证券研究所分析师余金鑫在近日的研报中表示,多数银行拨贷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体现了其适度运用拨备反哺利润,保障利润相对平稳。当不良率和拨贷比同时下降时,拨备覆盖率能保持大致平稳,此时反哺利润对风险抵御能力影响可控,即便个别银行拨备覆盖率降幅略大,但从绝对值来看,仍处于充裕水平。

2 部分地区银行业不良率略有反弹

尽管从整体风险指标上看,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仍维持稳健向好态势,但也有数据表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略有反弹压力。

近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2024年末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陆续披露。据金融监管总局官网,2024年末北京银行(601169)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189.21亿元,较年初增加80.87亿元。据此口径测算,2024年末北京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79%,较2024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

上海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末,上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212.41亿元,较年初增加约150亿元,不良贷款率1.02%,较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971.78亿元,较年初增加135.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7%,较年初上升0.06个百分点。

另据深圳金融监管局此前披露的2024年11月末数据,深圳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71%,较年初增幅为0.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28.8亿元。

对于上市银行而言,不良贷款的主要压力主要来自普惠领域小企业和经营贷。中泰证券戴志锋团队研报分析,总体来看,零售贷款的不良率和不良额相较对公业务仍较低,边际小幅上升对银行整体报表影响可控,对公业务改善可维持整体资产质量稳定甚至改善。

该团队还表示,对公业务方面,大部分民营房企债务压力已基本暴露,对公房地产业务持续平稳出清。零售方面,不良率预计仍会抬升,但幅度或会较去年收窄。例如经营贷方面不良率会维持小幅抬升:一是普惠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较弱;二是普惠领域的风险呈现点状暴露特征,难以通过打包方式进行集中处置。

长江证券分析师马祥云团队则认为,需关注房价企稳改善资产质量预期。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表内权重资产,国有大行、部分股份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高,部分城商行个人经营贷占比较高,未来如果房地产市场能够明显企稳,将有利于改善行业零售风险压力,有利于保障银行经营稳定。

3 多家银行资产质量仍然向好

实际上,在风险指标披露之前,部分上市银行就已对2025年资产质量作出乐观表态。一些银行称,自身在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信贷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向好态势。还有一些银行表示,将加快不良资产的核销工作,积极推进存量风险的化解与处置。

例如,齐鲁银行此前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该行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和过程管理,主要资产质量指标连续多年逐季改善。该行还表示,下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和潜在风险管理,推动金融科技建设,提升智能风控水平。

上海银行表示,近几年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向好趋势,总体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不良生成逐年下降;二是不良化解处置有序推进,存量风险加快出清;三是风险抵补能力比较充足。

杭州银行此前在投资者调研时介绍,2024年,银行业信用风险暴露压力普遍增大,该行的信用风险上升压力也有所提升,但仍控制在去年初的预期范围内。基于目前形势,该行按照“四早”原则,在资产风险分类上采取了“加快进不良、加快核销”的策略,且内部执行相对严格的分类标准,预计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保持平稳。

在提升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方面,苏农银行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该行从多方面发力,提高信贷管理质效。建立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相关模型及系统,将风险预警前置,从源头防范信用风险,坚守准入关,严控新增风险贷款;抓基础信贷管理,提升信贷人员从业素质,完善信贷管理精细化布局;持续丰富风险化解手段,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并督促执行等措施。

聚焦拨备覆盖率问题,青农商行(002958)在回答投资者调研时表示,拨备覆盖率受到不良贷款总额及贷款拨备的共同影响。后续,该行将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基于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量化参数,结合宏观前瞻性的变化调整,计提信用风险损失准备,确保风险抵补能力和资产质量相适应。